“环保”公司何以倾倒出一系列环保问题

                                                                                                   时间: 2023-11-12 16:58:28   作者: 卧螺离心机

详细信息

“环保”公司何以倾倒出一系列环保问题

  假借“土壤改良”名义,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一家冠名“环保科技”的公司,7年来倾倒或填埋10.51万吨污泥,污染193.9亩土地,其中基本农田115.4亩。群众先后投诉14次,问题仍未解决。连日来,“新华视点”记者随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实地采访,揭开这起案例背后隐藏的违法与失职乱象。

  名为土壤改良,实则毁坏良田,如此改法,让人心凉,乃至心惊。因为多达一百多亩基本农田遭受严重污染,后果堪忧,诚如报道所称,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田”“保命田”,一旦遭受污染,短期内极难恢复。

  这起污染事件值得好好剖析。“污泥正通过生物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污泥混合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固体有机废弃物,再经过工艺处理就能养殖蚯蚓,蚯蚓吃下有害的污泥后,产出的粪便就是有机肥”,如果涉事公司所说属实,倒还令人欣慰。问题是,此公司以处理污泥的名义,干的是污染土地的勾当。也就是说,所谓的改良土壤只是幌子,事实是违法倾倒填埋10余万吨污泥。因此,涉事公司既没有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也没有养殖蚯蚓,遑论产出有机肥。

  在畸形利益驱动下,涉事公司铤而走险,让人愕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涉事公司先后被群众投诉14次,却一直安然无恙。哪怕当地镇政府分别致函上一级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请求调查处理该企业违法问题依然未果;即便民众向四川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投诉该企业,问题依然未解决。如此种种,让人不免怀疑,此公司有何来头?有关部门是否涉嫌不作为、乱作为?

  如果不是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介入,这个盖子恐怕仍不被揭开。如果污染事件需要中央督察才能被曝光和处理,岂不值得反思?

  在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介入之下,该事件不可能不了了之,无论涉事公司还是涉事部门,势必都会受到处理,但追问不能停止。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处理污水污泥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应具备的设备和专业能力,揽下活后将污泥直接倾倒或填埋于土地内,这就涉嫌违法犯罪,难逃法律制裁。

  还应该看到,我国污泥产量逐年递增,如何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是摆在职能部门面前的重要命题。据报道,我国目前具备相应处理技术的企业很少,而全国各地“重水轻泥”的现象突出,导致“污泥围城”现象日渐严峻。一方面,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逐步的提升,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等废物无处可去,这种矛盾不化解,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就会继续延续下去,影响环保大局。

  有专家坦言,处理污泥重点是降低含水率,如果把含水率降下来,可用性与可处理性就会上升,同时污泥量也会下降。不管如何正确地处理,这都是一个技术活,都需要更加多的专业公司来做这件事,而从根本上说,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多一些规划和部署,通过制度安排和技术进步,来提升全社会处理污泥的水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中央一再强调,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四川遂宁这起环保事件应引起全社会的格外的重视,通过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来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避免类似事件重演。(王石川)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