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之村史

                                                                                                   时间: 2024-03-07 18:24:13   作者: 小型卧螺离心机

详细信息

中国艾滋之村史

  在中国,有一个艾滋病村,叫做文楼村,因为靠卖血为生,在染上艾滋病之后,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幸福生活。艾滋病,这是一个人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因为没有可以完全治愈的特效药,一染上基本上就算是已经将人判了死刑。1981年6月,《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刊登了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也是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撰稿的,世界上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的正式记载。四年之后,一个外国人死在了北京协和医院,经检查,他死于艾滋病,这也是在中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当年的人们还不知道,这个名叫“艾滋病”的疾病,会困扰世界长达几十年,乃至更久的时间。而中国人没想到的是,很快,它就在河南的一个村庄里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文楼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城以东三公里的芦岗街道内,全村有六个自然村,总共3170人。而在1995年以前,文楼村整个村子进行过有偿献血的就已达到了1310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正是因为这些有偿献血,让文楼村在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在我们印象当中,正规的献血机构几乎都是无偿献血,一旦献血这件事情与经济效益挂钩,那么将会滋生出许多不法分子。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因为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我国出现了许多“血头”和“血霸”。而河南就是一个重灾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地方和血液制品企业擅自在河南建立了献血点,针头混用,医疗卫生不过关,导致艾滋病在人群中迅速蔓延。这样偏远而贫困的山村,几乎就是卖血贩子的天堂,他们的血干净,他们的人好骗。无数的人嗅着这个利益来了,一时之间不管是医院还是防疫站,亦或是其他和医疗完全不搭边的部门,都想要来分一杯羹,都开起了血站。1999年,一名叫做桂希恩的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工作的教授,听一位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的进修医生和自己说了一件怪事。那名医生说,他们那里莫名其妙死了很多人,都是先发烧,然后拉肚子,然后不治而亡大家都很恐慌,希望教授能够去当地看一下。文楼村所在的上蔡县是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文楼则是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一直到2003年,全村的人均收入仍然只有500元,更遑论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中期,文楼村因为贫困走上卖血之路的人慢慢地多,几乎突破了百分之四十一这个比例,达到了1407人。后来的检测显示,文楼村共有427名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其中已经死亡40人,仍有感染者和患者387人。这387人中有348人是患者,涉及全村的30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1999年的6月,桂希恩前往天津参加一个全国传染病会议,会议结束后,在回去的路上他就在驻马店下了车,去了文楼村。“我去看的第一个病人叫孔留柱,有发烧、消瘦、腹泻,口腔有真菌感染症状,非常像艾滋病,我就给他抽了血。那一次,我只带了11个管子,抽出11个血样,回来做过筛试验有10个HIV(艾滋病)是阳性的,那些人都和卖血有关。”当时听完那名医生的描述之后,桂希恩心下一惊,他开始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1981年,当年还是传染病学医生的桂希恩去到美国进修,他的老师给他讲授了当年发现的一种人类新型传染病艾滋病。那个年代普遍认为,这种疾病是通过同性恋性行为传播的,桂希恩还很自信中国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传染病。当他后来将抽血范围扩大到50多人时,他在里面发现了儿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走访了文楼村中的一个自然村,这个自然村总共有775人,其中杜、吴、张、赵是村里的四个大家族,每个大家族的人居住的房屋几乎都相邻在一起。经过询问,村中无论是二十八九的年轻人还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不论男女,几乎都卖过血。但是村中有的年轻男孩17岁就开始卖血,1996年还有已经66岁的老人在卖血。村子里最早开始卖血的可以追溯到1977年,很多40年代出生的农民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卖血,到九十年代河南建起两百多个血站之后,慢慢的变多青年男女加入了卖血大队。其实1995年就陆续有血站开始关闭了,但是直到1996年大规模的采血站关闭之后,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仍然有私人的采血机器开到庄稼地里去采血。村里的一个妇女说,那时都说卖血身体铁,谁卖血谁发财,不卖血的不发财,盖不了房子,成不了家,大家都这样传。在那个极度贫困的村庄里,卖血就像是他们手中的救命稻草,只有紧紧抓住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一袋血只有四五十元,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些钱还不够义务献血拿到的补助金来得多。但在这片土地上近几十年却一直流传着一句“致富”俚语:“胳膊一伸,露出青筋,一伸一拳,五十大元”。据当地的村民回忆,从1992年开始,村子里就有因为莫名其妙的病情去世的人了。而且连续几年来,死的都是青壮年男女,年龄大多在20岁以上,60岁以下,几乎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辈子老实巴交的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当初卖血种下的因,现在已然开始结果了。村民说,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村子里慢慢的变多的青壮年开始身体不舒服,一开始只是感冒。从前庄稼人感冒都不当回事,好好吃饭睡觉过几天自己就好了,甚至连吃药都很少吃。但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村子里那些人的感冒别说吃药了,连打吊瓶都好不了了。除了感冒之外,他们身上还开始起疱疹,起疙瘩,像碗盘那么大,浑身痒痒;有的人还开始发烧,害怕受风受凉,闹肚子,浑身提不起力气;有的生口疮,长得嘴巴都烂了。令村民们更加害怕的是,这些生病的人,都是一批接一批,哪几家要是发烧了,很快那一片都会开始发烧,哪几家开始长疮了,很快那一片就会开始长疮。虽然艾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但是卖血怎么会染上艾滋病,村民们不理解,因为那些血站都对他们声称自己是正规机构。可是这些正规机构,到底做了些什么,导致一整个村子的人大半成为了艾滋病患者?有很大的可能性,在这些卖血的村民中,早就有人携带艾滋病病毒,而且,那些血站,包括后来的私人采血所使用的的医疗器械都是不规范的。单采血浆就是,每次采血都需要先从村民的体内抽出八百毫升的,能够装满两大袋的全血。然后把这些全血送到操作室,采用离心机和净化室分离,只留下血浆,将剩余的四百毫升的红细胞回输返还到卖血村民体内。在这个操作的流程中,剪断输血管的消毒剪和用来掐血袋口的消毒钳,会与全血产生直接的接触,一旦混用,其后果不堪设想。据曾经在那些血站当过采血员的人说,当时血站里采用的离心机被分为十二个小锅,每个小锅里都放两袋血。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状态下,血袋被甩破简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甩破之后离心机里面会鲜血淋漓。然而,血站只会把破损严重的血袋扔掉,并且在整个输出和回输的过程中,采血针头都没有被摘下来,极易被污染。这里面,只要有一个人是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那么这个病毒就会像野草一样在人群中疯长。文楼村六个自然村艾滋病的爆发已成定局,村民们也逐渐明白自己到底染上了什么疾病,染病的人不敢就医,甚至想要自杀。这一天,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和上蔡县卫生部门的四名政府干部,组成了“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队”进驻文楼村。工作队进驻不久,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将文楼村928户农民全部走访了一遍。听取民意,并且针对文楼村的真实的情况制定了“建好基础设施、强化思想教育、确保救治救助、突出经济发展”的帮扶策略。工作队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便是提高文楼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落实“六个一”过程,在经过了两个多月后,耗资五百多万建成的基础设施便逐渐投入了使用,大大改善文楼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救治方面,工作队着手规范鱼疗救治工作,安排了省级的艾滋病医疗专家到文楼村坐诊,对感染者和患者的诊疗严格实行电脑管理,做到了解每一位患者和感染者的病情变动情况。所有感染者都可接受免费的治疗,文楼村卫生所的药品也由原来的41种增加到了100种,感染者服用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物,还会有专门的服药督导员送药到手。当时,上蔡县共有两百多名的服药督导员,文楼村有十多名,每一个督导员他们本身就是服药效果良好的患者,每人负责二十个患者,早晚两次上门,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入口,不服不走,吐了再补”。在政府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几年以来,文楼村村民的艾滋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在的文楼村村民们也早已经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这几十年的“卖血”史,不单单是这一个村庄的伤痛,更是永远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伤痛。